首页    澳大利亚《韵杜穆之门》
《韵杜穆之门》海报
2021.7.3 - 7.31

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展

 

今年7月4-11日是澳大利亚原住民历史与文化周(英文NAIDOC Week)。NAIDOC的全称是“澳大利亚全国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纪念日委员会” (National Aborigines and Islanders Day Observance Committee)。

 

图片来自 www.naidoc.org.au

 

每年7月份的第一个周日到第二个周日是NAIDOC Week,届时,澳大利亚社会各界都会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庆祝土著和托雷斯海岛族民历史、文化和各面成就,加深人们对原住民群体的了解。今年NAIDOC Week的主题是 Heal Country! (中译文:拯救家园),呼吁人们继续保护我们的土地、水域、圣地和文化遗产。

 

图片来自www.naidoc.org.au

 


 

《韵杜穆之门》

 

艺术展 昆明站

 

为庆祝今年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历史与文化周,7月3日至7月31日期间,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将在昆明TCG诺地卡国际艺术中心展出澳大利亚原住民绘画 Yuendumu Doors(中译名《韵杜穆之门》)的复刻版,以宣传澳大利亚原住民艺术,加强西南地区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开幕式当天同时也准备了本地艺术家交流对谈,展览期间将会推出更加精彩的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化与中国在地文化对话活动

 

云南甲马文化分享及拓印体验

云南少数民族图腾手绘及纸本装置体验

中国艺术家分享展览观感

中国艺术家以云南少数民族图腾符号为素材,结合音乐、声音、绘画、行为、装置等艺术形式的行动绘画现场

 

 展览免费参观 

 

 

《韵杜穆之门》国际巡展由南澳大利亚博物馆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共同策划。

 

警告:展示的内容包含已故人士的照片及姓名,可能会让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产生感伤。

 

澳大利亚沙漠上的原住民在他们的家园生活了数千年的时间。瓦尔皮瑞(Warlpiri)人是澳大利亚中部最大的原住民群体,生活在诸如韵杜穆(Yuendumu)这样的偏远社区,其文化和艺术生活灿烂而富有生命力。“韵杜穆之门”是原住民文化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Murdie Nampijinpa Morris在她家门前

照片由 © Warlukurlangu Artists 提供

 

这些门上的绘画最初于1984年绘制于韵杜穆社区学校。当时是瓦尔皮瑞生活方式经历重大变化的时期。原住民家庭希望年轻人能够在学校既学习英语教育体系的知识,又不忘瓦尔皮瑞的传承,因此通过这种方式让学校能够浸润在瓦尔皮瑞文化之中。

 

瓦尔皮瑞人总共绘制了30扇门,每一扇门都承载着宝贵的瓦尔皮瑞知识和历史。它们代表了澳大利亚最重要的文化艺术收藏。“韵杜穆之门”是原住民仪式化美学在公共场域的体现,标志着瓦尔皮瑞当代文化的开端,也表达了沙漠地区的老一辈原住民对年轻一代的殷切关爱。

 

“韵杜穆之门”目前由南澳大利亚博物馆收藏、保存及展览。南澳博物馆至今仍然保持着与瓦尔皮瑞社区的合作,并将他们非凡的故事与世界分享。

 

Angelina Nampijinpan Tasman在绘画

照片由 © Warlukurlangu Artists 提供

 

虽然“韵杜穆之门”是一个社区项目,但它的完成主要仰赖于五位关键的艺术家,每扇门上也有对应的艺术家的名字。这五位艺术家分别是Paddy Nelson、Roy Curtis、Paddy Stewart、Paddy Simms 以及 Larry Spencer。其中,Paddy Stewart 和 PaddySimms 是瓦尔皮瑞艺术运动的先驱,而揭开这场运动序幕的正是“韵杜穆之门”的绘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巡展,也是澳大利亚各主要州立或国立博物馆不可或缺的藏品。

 

每扇“韵杜穆之门”都讲述着Jukurrpa的故事。Jukurrpa的意思是“梦世纪”(Dreaming)“梦时期”(Dreamtime),是瓦尔皮瑞的创世神话。在创世的“梦世纪”,先祖们以人或动物的形态穿越了沙漠,他们唱歌跳舞、嬉戏打闹。在行进的过程中,先祖们创造了大地、河流、动植物、人类、语言以及各种仪式。他们同时也创建了至今仍然约束着原住民社会的道德行为以及精神准则。旅途结束后,先祖神灵们返回陆地,幻化成江河、山峰和石头。也有先祖变为天上的星辰。这些故事形成了在沙漠中交织的“梦之径”(Dreaming tracks)或“歌之径”(Songlines)。

 

1号门

Yaparranji-kirli

(小男孩)© Larry Jungarrayi Spencer,1984年/Copyright Agency授权。

A72126,南澳大利亚博物馆

拍摄 © G. Orkin,1984。

图片由AIATSIS提供,编号000088814。

 

在“梦时期”,一群灵性还未进化的小男孩们在国度中四处游览……他们玩耍的飞盘取材自河边的桉树树皮,矛则是用一种草做的。男孩们玩着扔飞盘和射飞盘的游戏。

 

1号门的完成时间最晚。但其大胆醒目的设计是“梦世纪”系列故事的解锁,带领观众穿越瓦尔皮瑞的文化长卷。1号门上绘有尚未经过成年礼的孩童,所以将其选为韵杜穆门系列的开场之作。立于门前,我们都如同孩童一般,朝着渊博知识的宝库窥探。

 

艺术家们通过在“韵杜穆之门”上描绘这些故事,记录了瓦尔皮瑞人在生活中对语言、道德和自然的经验总结。韵杜穆的孩子们每天经过这些门的时候,无论从实际意义还是象征意义来看,都是从一种教育体系进入到另一种教育体系。

 

“梦世纪”不是对神话传说的简单记录,而是一套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记录了环境及饮食的改变、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的变化。“韵杜穆之门”曾经启蒙了居住在澳大利亚沙漠一个小社区里的孩子们,如今仍然在世界上发挥着教育作用。

 

3号门

Watijarra-kurlu

(两个男人)© Paddy Japaljarri Stewart,1984年/Copyright Agency授权。

A72128,南澳大利亚博物馆

拍摄 © G. Orkin,1984。

图片由AIATSIS提供,编号000088816。

 

很久以前,有两个生活在一起的男人。他们长相俊美,灵性已经完全进化。画作里可以看见他们的房屋。这些是他们的矛、回旋镖和棍子。他们拥有的东西各式各样,甚至包括仪式用的物品。

 

这两个男人的旅行故事包含了沙漠律法和宗教。他们跨越广袤的澳大利亚沙漠,所经历的冒险构成了盛行于澳大利亚中部的宗教、伦理和生态故事线的基础。他们在一起旅行、制作武器,经历争吵和友爱,所有这些元素都铭刻在瓦尔皮瑞的大地及律法当中。

 


 

《水墨与赭石》

 

图片由Nirvana Films Pty Ltd提供

 

中澳跨文化艺术交流短片Ochre and Ink(中译名《水墨与赭石》)讲述了华裔艺术家周小平与澳大利亚内陆原住民艺术家长达23年的鼓舞人心的合作。周小平先生早年在安徽省接受中国传统毛笔画的培训,三十多年前离开合肥前往墨尔本短居,此后便一直在边远的阿纳姆丛林和澳大利亚中部居住并进行创作,与当地居民和艺术家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周小平以艺术为媒介,通过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徽人的视角,展示了澳大利亚广阔迷人的自然景观和原住民与他们的土地之间的精神纽带。通过这样的方式,周小平为我们打开眼界,带我们了解中澳两国人文和地理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韵杜穆之门》

艺术展昆明

 

 

昆明站展览详情

 

 开幕式报名请点击二维码 

 

 

 展览开幕时间

7月3日 下午15:00

 展览时间

7月3日(星期六)- 7月31日(星期六)

 闭馆时间

每周日、周一

 地点

TCG诺地卡国际艺术中心

 
 
 

《韵杜穆之门》三城联展 :成都站(6月27日-7月26日) / 昆明站(7月3日-7月31日) 展览及活动即将开启,具体详情及参与方式,请继续关注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事馆微信公众号。